为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及西安市相关文件精神,周至县教科局开展“向阳而生,温暖前行”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育人氛围。2021年12月10日,楼观新镇小学开展“重视心理健康,给足心理营养”专题教师培训活动,周至教科局心理健康讲团成员、我校心理健康教师赵亚妮承担此次心理讲座活动,楼观镇中心学校所辖校(园)教师代表前来我校共同学习聆听此次讲座。
什么是心理健康
赵老师阐述什么是健康: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关注两个群体
作为教师要知道心理学上的四句话,即照顾好自己;要有边界;学会接纳;想法不是真相,更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学会这四句话所蕴含的真理。
关注学生群体,重要的是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学生行为特点,帮助与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总结为以下四点:1.思维与智力发展;2.社会化发展;3.个性发展;4.五六年级学生的青春期。
给足孩子心理健康
要使孩子心理健康乐观,积极向上,教师与家长要做到三不做,即不说话伤自尊;不说话羞辱孩子;家长不那么焦虑。更重要的是要给足孩子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最重要;给足孩子安全感;肯定、赞美和认同;做孩子的榜样。
心理危机识别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当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接收到心理预警时,抓住心理学上的黄金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具体分5步:1.稳定情绪;2.转移注意;3.打消念头;4.设法营救;5.事后反思。
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使教师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行动起来,重视心理健康,给足心理营养!
出品:周至县楼观新镇小学(东楼小学)
图片/文案:周阳
编辑:米雪
审核:任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