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人际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发布日期:2017-07-13 作者:管理员    来源: 周至县中小学心理健康网 阅读:24 次 字体:[大] [中] [小]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一种很自然平常的行为。人生离不开交往。我们上大学除了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我们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一种团结友爱, 朝气蓬勃的环境, 将有利于我们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正确处理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可以使得我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拥有优势。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影响人际交往中的因素有哪些?

1、 认知障碍,包括:

       (1)晕轮效应(光环作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识和判断往往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那个中心点往往被作为这个或这类人的“突出特征”,于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

       (2)社会刻板印象(也叫社会成见或定型效应):这是人的思维程式造成的,它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根据固定思维而作出的判断,往往不对。社会刻板印象有很多种,包括:A、国民刻板印象 B、地区刻板印象 C、角色刻板印象

2、心理障碍:有妒忌、偏见、孤独等几种。

★偏见:有种族偏见、群体偏见、区域偏见、性别偏见等。

★孤独:缺乏朋友又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有些大学生独立欲望高、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等原因造成的。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而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我们有时不能够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吸引的过程,可能是我们经常相见,或者拥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理想信仰等等,使得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话题,从而提高交流的频率。还可能是我们的外表或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吸引,这种情况多见于情侣之间,使得一方或双方拥有很强烈的交往愿望,从而使得交流的发生。我个人觉得人格魅力的吸引产生的交往最纯粹、并且最持久。那么,为了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 为将来步人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我们在交往中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1)、宽容原则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个体,或多或少拥有不足。对于那些无心给你造成损失、伤害的人。我们要给予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这不仅会显示你的良好个人品质,而且也会使对方对你拥有一种感谢之情,促进彼此交流的深化,是别人更加信任于你。对于针对你进行讽刺挖苦的人,我们不要偏激应对,不要针尖对麦芒,也许这就是对方的目的。良好的方法是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来化解对方的“无理取闹”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宽容,另一方面也给对方一个台阶。 我们要更深一步地与人交往,那么就必须了解别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什么。这是一门深奥复杂的学问。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吐露心声 ,就要用你的真诚去感动他。当然,真诚并不是不要谎言。人类社会有时是需要谎言来维系一份美好感情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谎言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游戏,一种心理传递和话语传递的游戏。如果人类社会中完全没有谎言和谣言,世间将会因为病态的合理主义而了无生趣。”善意的谎言是我们对别人的爱的一种体现。

(2)、尊重原则

能否尊重别人,不分高低贵贱地,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自我的个人优越感往往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托马斯·卡莱尔说过:“在对待小人物的方式上,能彰显出大人物的伟大。”尊重别人,表现在积极的行为上,其一就是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能够真诚地肯定、欣赏别人。其二就是不探人隐私。

(3)、主动原则

在这之前请允许我讲一个小故事:一次放假时,我独自坐火车回家,上车后,我周围的人大多都是学生,但没有认识的。列车启动后,我很无聊,于是就拿出手机刷QQ,而我周围的两人却聊得很嗨,他们两的聊天氛围吸引着我,我也很想参与其中。随后我从她们的谈话中了解到我们居然是一个学校的,于是我插入了一句“原来你们也是河工大的呀!”接下来我在愉快的聊天氛围中度过了我的旅程。 正是由于我的主动交谈,使我认识了两个新校友,也取得了一次交流的成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保护墙,防止对方侵犯自己的生命、财产、尊严,于是,人们往往把自己包裹起来,显得冷漠、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愿主动先伸出友谊之手。所以,我们与陌生人交往时,要明晰这一现象,凭借我们的个人魅力和勇气冲破这一束缚,那么我们将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4)、互助原则

寻求帮助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人际交往中的互助包括两种形式:物质互助、精神互助。大学生因为在经济上还未独立,所以互助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通过与朋友、师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扫清心灵上的阴霾,同时也能够缔结更加深厚的友谊。所以,你要得到别人的友谊,就应该对别人表现你诚挚的关心和帮助。但是这种帮助并非没有原则的,就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当然,在帮助别人时,你一定要让对方感到这种帮助是缘于你对他的重视、关爱,而并非你天生多情好施,否则对方就会接受了你的关爱和帮助还无动于衷。”

(5)、适度原则

我们中国特别强调一个“度”的概念,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适当、适度的沟通可以使人对保持良好的印象,达到所期盼的目的;过度啰嗦的交流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种度的把握很难说,因交往场合、所交流的事项及所沟通人的性格、性别、心理状态而有所差异。明确沟通的目的,使交往双方达到心灵上的愉悦即可。

人际沟通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除了语言沟通外,我么也要注意非语言沟通的作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展现你内心的真实活动同时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是人的天性。人生之旅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如果没有人与你同甘共苦的话,那你的生活是很空虚的。”(亚科卡)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行侠,都需要别人的陪伴度过着幸福而又坎坷的人生。而我们彼此间的交流沟通真是促使我们走在一起的工具。我们只有秉持着一颗真诚之心,真诚的对待别人,以心换心,方能获得珍贵的友谊。

上一篇: 处理人际关系的十大黄金法则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