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建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合肥北城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先后参加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师骨干研修、认知行为治疗等培训,参加国家级课题《中小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科院心理所项目《中国老年人身心健康促进体系建设》、市级课题《家庭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应对研究》,参与“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本能力笔试同步考试” 命(审)工作,获得第一届全国教师优质课评比三等奖与优秀奖、合肥市研究性学习案例评比“优秀指导教师奖”,多个课例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省级、市级优课奖项,还获得“县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和“县学生社团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多篇论文获得合肥市一、二等奖。
“战胜拖延三步走”课程简介
本节心理微课主题是:战胜拖延三步走。拖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尤其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有些同学的拖延情况似乎更加严重了。本届微课将帮助同学们学会自我觉察拖延产生的心理原因,以及对症下药如何战胜拖延症。
首先,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拖延产生的心理因素有:逃避情绪、自我否定、自我保护与依赖他人。通过深入讲解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同学们能够自觉自身拖延的原因。看见即改变的开始,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时,改变就会发生。这是战胜拖延的第一步。
战胜拖延第二步是:重塑认知,识别借口,立即行动。在重塑认知阶段,学会觉察因拖延带来的复杂、自责、矛盾的情绪体验,随后尝试进行自我内在对话,与内在自我梳理以下几个问题:“事实上我在逃避什么?”“为什么会逃避?”“我希望通过拖延来达到什么目的?”“我现在可以怎么做?” 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通过有意识的认知调整与认知重塑,就能够清晰坦然的面对自己的问题,焦虑会被缓解,拖延就会停下来。识别高频拖延借口同样重要。准备一个笔记本,以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记录拖延的借口。随着信息收集的越多,就越能够明确高频拖延借口。但高频拖延借口出现时,拖延行为也即将发生,这是无论借口多么合理,也要采取“五分钟”行动准则。
战胜拖延第三步是:选定目标,细化步骤,启动执行力。具体操作如下:一,选择一个近期困扰自己的拖延行为作为改变目标,一定要具体,可操作;二、列出详细的改变步骤,越细越好;三、启动执行力,同时注意:不要等到自己想开始的时候再开始行动;随时关注自己想要逃跑的念头;关注每一个小进步;取得一定进步之后奖赏自己;小心借口。
克服拖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战胜拖延三步法帮助学生接纳内在不适感、接受真实自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一点又一点的改变中,最终克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