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徐英、查爱群、朱秀花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对武钢地区两所中学的54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学生文化程度、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影响。 汪颖在《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通过整群分层随机抽取黄石市市区4所普通中学高一至高三l2个自然班共500人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个方面:
(1)课业负担重;
(2)家庭教育失误;
(3)身心发展不平衡。
杨宏飞的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心理健康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孙录、赵静波、梁军林、张玉娟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途径分析》对5l8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为生活事件间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性和个性内外向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因素; 消极应对方式和不成熟防御方式是生活事件、个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间环节刘超正等以年龄、性别、年级、生源、身体健康状况、学校生活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家庭成员关系等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有无心理卫生问题作为因变量引入回归模型,对这些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然后依次进入方程的有学校生活压力、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学习成绩等因子,其OR(Odds Ratio,优势比)分别为2.216、1.937、2.141、2.010,均大于1,由此反应出学校生活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差、家庭成员关系差、学习成绩差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
陈英、陈燕、徐应军、张云丽的《城市普通高中生上网行为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用SCL一90对唐山市市直两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共388名学生施测,调查结果显示,上网与不上网相比,高一年级学生的SCL一90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对于高二学生来说也无研究意义,不能证明上网行为与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关。而在高三年级中,上网学生的SCL一90总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普遍高于不上网的学生,则表明上网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不高。
程丽佳、赵山明、王中杰在《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与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教学主导性越高,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越有利。
邹兵、谢杏利《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影响模型》以447名农村高中生为被试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最强的直接负面效应,生活事件通过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来间接影响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 彭勃等的研究指出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依次为:负性生活事件、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因子、受惩罚因子。
综合上述研究,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大点:(1)家庭因素;(2)社会因素;(3)学校因素;(4)学生自身的因素。目前,我们认为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父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父母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能估量的,教师的态度和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3)当前社会发展相当的迅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而“90后”高中生又有主动性很强、接受海量信息的特点。这样就很易接触到社会上一些负面信息,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