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试资格
一、知识结构
主试者的知识结构是指开展心理测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测量专业知识。
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主测者的心理测验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对心理测验特点、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对心理测验的局限性认识;了解测验的基本特征;熟悉保证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必要性。
三、职业道德
(一)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二)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测验选择
一、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二、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测前准备
一、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预告测验
(二)准备测验材料
(三)熟悉测验指导语
(四)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二、测验中主试的职责
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
测验前不讲太多无关的话;
保持和蔼的、中性的态度。不让被试看到记分;
对特殊问题或突发情况要有心理准备。
三、建立协调关系
测验程序
一、指导语
测验指导语一般由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如何记录这些反应、时间限止、测验目的组成。
二、时限
三、测验的环境条件
被试误差
(一)应试技巧
测验油子“面霸”
(二)练习效应
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练习效应较大;
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明显;
重测的练习效应大于复本测验;
两次测验时距越大,练习效应越小,三个月以上可以忽略;
一般平均练习效应约在1/5个标准差以下,并且仅限于第一次与第二次重测,第三次以后练习效应不明显。
二、动机与焦虑水平
(一)应试动机
(二)测验焦虑
研究表明,以下人员测验焦虑较高:
对自己能力没有把握的人;
抱负水平过高,求胜心切的人;
具有某种人格特点的人,如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的人;
非常注重测验结果,承受压力过大的人;
对测验程序不熟悉的人。
三、反应定势
(一)求“快”或求“精确”
(二)喜好正面叙述
(三)喜好特殊位置
(四)喜好较长选项
(五)喜好猜测
测验评分
一、原始分数的获得
三点要求:
1.及时而清楚地记录反应情况。
2.要有一张标准答案或正确反应的表格,即记分键。
3.将被试的反应和记分键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二、原始分数的转换
结果报告
一、测验分数的综合分析
一应根据心理测验的特点进行分析
二不能把分数绝对化
1.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考虑在内
2.测验情境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
四对于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为了使不同的测验分数可以相互比较,在经典测验理论的指导下,测验等值的计算方法有两大类:一类叫等百位等值法;另一类叫线性等值法。线性等值法的计算就是用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
二、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
(一)不应把测验分数直接告诉被试本人或家长、学校班主任等有关人员,应告诉的是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
(二)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三)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四) 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
(五)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六)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
(七)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