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心理动态未成年人心理安全视频心师管理心灵沟通心理专家 心理测试
当前位置: 首页 > 未成年人心理 > 儿童心理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发布日期:2019-11-13 作者:管理员    来源: 阅读:28 次 字体:[大] [中] [小]

皮亚杰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研究所所长。他和他的同事们以研究儿童的认知,特别是儿童的思维或智力的发展闻名于世,人们称之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称他自己的大体理论框架为“发生认识论”,因为他的主要兴趣在于“认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

1.认识结构及其动态过程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和顺应是两种互补的过程。

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同化和顺应是同时发生的,尽管它们其中之一可能一时占主要地位,但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平衡: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地调节行为的动态过程。平衡状态是平衡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一个平衡过程的起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机体在和环境发生不断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不断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2.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提出心理发展四要素

a、机体的成熟因素。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儿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们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在环境获得的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形成的。

b、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时的练习和习得经验的作用。皮亚杰把经验分为具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抽象经验(逻辑数学经验)。儿童直接面对实在的物品,从而获得具体经验。皮亚杰认为,具体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具体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

c、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儿童不仅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经验,还需要进行社会交往。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同样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关键在于给予儿童检验和讨论他们的信仰和观念的机会;

d、对心理起决定作用的平衡过程。平衡过程是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在与外界物理和社会的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认识结果的过程,也就是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词的功能开始出现,从而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就扩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的范围。但在这一时期,他还没有所谓“守恒”和“可逆性”,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不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如只能从自己身体的标准辨别左右,而不能正确辨别对面人的左右),这就限制了他掌握逻辑概念的能力。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儿童开始出现“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如分类等),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这一时期的运算,主要属于群集运算阶段(即分类和序列)。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这时儿童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水平。关于皮亚杰的这些研究,国际上很多人在做重复验证的工作,有的证实了他的一些结论,也有的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儿童什么年龄才能出现“守恒”和“可逆性”,就有各种各样的争论性的意见。

皮亚杰在儿童思维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提出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理论,虽然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属于唯心主义范畴的。其次,他通过大量的观察、谈话、实验,研究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十五岁左右)思维发展的路线。他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用实际的、生动的研究资料来表明儿童思维怎样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并对这些事实材料作了有说服力的理论概括。而他的最主要的贡献,是他后期的工作,即采用数理逻辑(符号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这在思维心理学领域是富有开创性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然而,皮亚杰的理论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他的理论有把人的本质生物学化的倾向;理论中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还有许多儿童发展中出现的现象无法解释;他的哲学观点也存在局限。而且,他的观点也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但是,和所有创始者一样,他的功绩来自他的总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