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简介心理动态心理专家未成年人心理心理视频心师管理心灵沟通 心理测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交流 > 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的心理学

发布日期:2017-07-14 作者:管理员    来源: 阅读:41 次 字体:[大] [中] [小]

人类90%以上的行为遵从与习惯,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和性格特点又决定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所以习惯养成是塑造人格特质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础。那么培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可以借助哪些心理学的常识呢?下面这些心理学的原理大家可以去了解并进行尝试。

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指的是人对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实现大目标也要分成小步骤,循序渐进。比如一个人要克服恐高,如果我们直接把他带到十楼的高度他可能就会被吓倒更加恐高。我们可以先把他带到二楼,让他从二楼的窗户往外看,这样难度就不会太大,等适应了二楼再上三楼,一步一步的等到了十楼也就不会被吓倒了,恐高的心理才能被彻底地克服。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也是一样,独立自主是个大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起床、收拾书包、写作业等小习惯,一步一步的来。写作业时也是这样,可以从独立完成开始,到独立认真地完成,到要求准确率,到对学习的薄弱环节自主练习,也是一步一步完成的。

污水效应

一桶再干净的水只要滴进一滴或者一小杯污水,整桶水都会变脏,这就是污水效应。所以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规则与底线非常重要,孩子在学会要做什么之前要先学会不能做什么,这就是孩子一生价值观的底线。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人生的悲剧,每一场悲剧的主角也不乏优秀之人,就是在关键时刻没有把握住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底线管理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这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本保障。


泡菜效应

我们都吃过泡菜甚至自己动手腌制过泡菜。我们会发现同一坛子里腌制的泡菜,不同的蔬菜会产生相同的味道。所以一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力甚至会超过我们对孩子的说教。有意的为孩子营造适于孩子习惯养成的家庭生活环境,为孩子选择有益的外部环境就会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会超过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格特质和性格特点。

食盐效应

食盐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在炒菜放盐时我们都知道需要适量,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食盐就多多益善。习惯养成也是这样,我们培养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习惯,并不是多多益善。有的习惯是每个人应有的基础习惯,例如独立自主的习惯、负责人的习惯、感恩的习惯等。有的习惯是个性的习惯,例如内向型的孩子就更容易养成思考的习惯;外向型的孩子就更容易养成表达的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在尊重孩子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多鼓励孩子养成更多更好的习惯特点但不可强求。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内向型的孩子更多的表达,但不一定要求他一定养成表达的习惯,能过做到在内向型的范围内尽量贴近外向型就可以了,他是不可能在本质上变成一个外向型的孩子。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好地发挥内向型孩子的优势,例如独立、善于思考等。

习惯迁移

一个习惯得形成,可能会促进另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如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就会促进孩子负责任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和感恩的习惯等。所以我们在帮助孩子习惯养成时如果能够认真分析各种习惯之间的关联,利用孩子已有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新的习惯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了解这些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心理学或教育学的专业人士,而是帮助我们具备更多教育的智慧,在面对每一个独特孩子的个体时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教育是面对人的工作,永远不存在标准的教育方法,具备足够丰富的教育智慧才会让我们成长为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