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第二章】 个人的出现及自由的模棱两可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自由
【第四章】 现代人自由的两个方面
【第五章】 逃避机制
【第六章】 纳粹主义心理学
【第七章】 自由与民主
【附 录】 性格与社会进程
内容简介
作者在书中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性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的总体探讨了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书中作者是这样认为的,人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实现个性化,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结构和特点。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作者指出,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他认为最好的逃避方式是自发的爱和工作,从而使个性得以完善的发展。他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降,资产阶级文明是怎样通过新教、道德、政治、市场竞争等各方面手段将人置于彼此孤立的境地,逐步培养人们的权威主义性格,并以此确立服从外在权威的资本家性格对社会无意识的长久统治;而当代的法西斯纳粹主义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意识和人类关系异化的顶点。
埃里希·弗罗姆一直致力于研究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及有关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问题。这本《逃避自由》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目前的政治发展及其对现代化最伟大的成就——个性及人格的独一无二性的潜在威胁,使他决定中断大范围的研究,集中精力专门研究对现代文和社会危机最要紧的一个方面,即,自由对现代人的含义。